诗颂端午承文脉 香囊传情寄匠心——学科文化节·语文学科

发布作者: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5-29

粽叶飘香时,龙舟竞渡日。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深化跨学科学习体验,本月,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语文、历史、地理三大学科联动,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科文化节活动,5月27日中午,学校足球场化身千年文化长廊,这是一场传统与青春碰撞的盛宴,师生沉浸式感受端午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中华文明的深邃与浪漫。

古韵流芳处,诗意正飞扬。身着广袖襦裙的少年们,宛如从楚辞画卷中走来。男同学们青衫磊落,齐声吟诵《渔父》,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缨”的浩叹穿透时空,将屈原“举世皆浊我独清”的孤高气节娓娓道来,吸引了全校的目光;女同学们罗裙翩跹,于班级文化摊位前浅吟低唱,从苏轼“彩线轻缠红玉臂,小符斜挂绿云鬟”的民俗雅趣,到文秀“节分端午自谁言,万古传闻为屈原”的追思之叹,一句句诗词化作穿越千年的回响,让端午的文化密码在青春的诵读声中徐徐展开。一架古琴、一盏香茶、一副对联……全年级学子纷纷化身文化使者,以声传情、以诵达意,在诗词的星河中打捞先贤智慧。

针脚穿梭间,匠心永流传。同学们在操场上制作香囊的现场恍若多彩的非遗工坊,五彩丝线交织出绚丽图景,艾草、藿香、丁香等中药材氤氲着千年药香。同学们凝神屏息,穿针引线,将传统文化的温度一针一线缝进香囊。或精巧如海棠,或灵动似玉兔,每一只香囊都是独一无二的文化载体。指尖缠绕的不仅是丝线,更是绵延千年的民俗记忆;掌心盛放的不仅是药香,更是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。当表现优异的学子系上象征吉祥的五彩绳,这份凝结着汗水与智慧的文化馈赠,已然成为他们传承之路的珍贵印记。

薪火相传处,文脉润心田。这场沉浸式的端午文化之旅,恰似一粒火种,点燃了附中学子心中的文化薪火。在诗词诵读中,他们触摸到中华文明的精神脊梁;在香囊制作里,他们体会着匠人匠心的坚守传承。语文组以“知行合一”的教育理念将课堂延伸至传统文化的广袤天地,让端午不再只是日历上的符号,而是可触摸、可感知、可传承的文化盛宴。这种寓教于乐的实践,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,更培养了他们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文化自觉与使命担当。

粽香盈袖时,青春续华章。当端午的清风拂过校园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活动的圆满落幕,更是文化传承的生生不息。东北师大附中的学子们,正以青春之名,书写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崭新篇章。愿这一缕粽香、一脉诗韵、一囊匠心,成为他们前行路上最温暖的文化底色,在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,在实践中赓续中华文脉,让五千年文明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。